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
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总分28分)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竹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帝圃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
——宗教的外衣下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 ——《神曲》的交杂
材料四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休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鑫《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新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
(5)据材料四,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样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 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 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 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最能说明宗教改革本质的是( )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15---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被土耳其人破坏和新的贸易路线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
A. 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B. 文艺复兴运动扩张到欧洲其他国家
C. 意大利天主教会的极力压制
D.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大功告成。
观察下图,图一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一:(《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 反专制王权
B. 反教会压迫
C. 反殖民侵略
D. 反封建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