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政治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政治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他提出请求,就会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作用

B. 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

C. 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D. 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 【解析】由“1956年”可知此时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他提出请求,就会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表明这是苏联争夺发展中国家,故C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政策主要是美苏争霸的需要,苏联已经是世界强国,排除B;马歇尔计划主要是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和材料“第三世界”不符,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

A. 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 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 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 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查看答案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祟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查看答案

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A. 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

C. 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D. 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查看答案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C.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