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重大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育敕语》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极...

历史重大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育敕语》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对此,美国日本学学者赖肖尔称之为“保守主义宣言”,日本著名思想史家石田一良评论它是“国家主义者的圣典”。朕唯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尔等臣民尽孝于父母、友爱于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广公益、开展世务、常重国宪、遵守国法。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又足以彰显尔等祖先之遗风矣。

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应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朕庶几与尔等臣民俱应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摘编自邹晓翔《论<教育敕语>的思想史意义》

(1)根据材料,归纳《教育敕语》的要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教育敕语》。

 

(1)忠孝是“国体之精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臣孝子;十大德行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天皇臣民都要遵守教育约法.(2)《教育敕语》揭示了日本战前教育的本质,即以被赋予神权的天皇的名义,建立绝对服从天皇的教育和国家意识形态.这样,教育成为灌输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工具. 【解析】(1)根据材料,归纳《教育敕语》的要点,需要结合材料信息逐一提取相关内容,注意将材料信息转化成历史语言,可以从教育敕语的内容、目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回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教育敕语》,需要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时代背景加以分析,评价时注意抓住问题的本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GOOGLEBOOKS的教据库提供了1800-1900年间特定现象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数据。比如说,某一文献的主题和丝绸有关,那么该书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经度和纬度)就可以被提炼出来。有学者根据这种计算方式,试图分析1800-1900年间茶叶和丝绸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透视当时全球茶叶和丝绸的贸易关键点、贸易路线以及文化影响力辐射范围。

——龚为纲,罗教讲《大数据视野下的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与茶叶的文化影响力为中心》(载2015年第12期《学术论坛》)

请依据以上图文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所示

时期

京杭运河(北京——杭州)变迁

春秋战国

开凿邗沟、鸿沟,是京杭大运河中开凿最早的一段。

隋朝

将各段古运河加以疏浚、扩展,并相互沟通,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

元朝

会通河开通后,漕船往往有上千艘连接而行,年运粮量常达三、四百万石,沿河一些城镇码头兴起。通惠河竣工后,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在北京积水潭附近曾出现“舶舫蔽水”、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

黄河改道,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

 

材料二英国的运河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中后期,英国运河兴起,当铁路、公路运输还远没有那么发达时,英国的运河承担着运送钢铁、煤炭的重任,运河网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英格兰中部,特别是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一带,而通过泰晤士河,运河也把伦敦和这些城市连在了一起。在威尔士的北部和南部,苏格兰低地也有一些人工开凿的运河。整个英国的运河网加起来达到3000公里长。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摘编自《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杭大运河变迁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相同点,分析英国运河衰落的原因。

 

查看答案

图为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声》,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育音。据此可知

A. 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

C. 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D. 报刊舆论高度关注热点新闻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哩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天津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另有一种平等观念。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领事裁判权

C. 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