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促进各地的交流
B. 防范地方割据
C. 推动各地均衡发展
D. 强化地方权力
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 郡县制
B. 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C. 行省制度
D. 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B.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C.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白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 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B. 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 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B. 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 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D. 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