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三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四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 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 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 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 美元逐渐升值
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这是因为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B. 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机
C. 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
D. 美国资本的撤出影响了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③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歌曲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北京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定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D. 徐小姐爱好很多,如读书、阅读《申报》、看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等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