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造成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认识差距巨大的原因不包含
A. 事件性质变化
B. 时代背景变化
C. 作者立场变化
D. 主观动机变化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 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 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 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 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 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 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 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下列史料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料 | 史论 |
A | 宋代“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 商业税成为宋代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
B | 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 近代中国人崇洋媚外心理普遍 |
C | 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 | 义和团运动排斥西方宗教 |
D | 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 计划经济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
A. A
B. B
C. C
D. D
蒋廷黻(1895—1965)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 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 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 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 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徐中约教授指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理解有误的是
A. 强调中国人民奋斗的主动性
B. 认为中国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C. 中国已经摆脱儒家思想束缚
D. 中华民族在应对挑战中逐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