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

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

A. 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 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C. 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 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天下共主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所以出现成王“赐之盟”可知二者关系的近乎平等,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是题干主旨,题干反映的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D项中的“天下共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阅读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为什么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并分析其主张没有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查看答案

普罗塔哥拉曾说“知识就是感觉”;苏格拉底则提出“知识即美德”。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彻底否定了自然哲学    B. 冲击了封建神学理论

C. 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D. 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他还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

A. 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B. 彻底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表明他否定希腊的民主制度    D. 说明了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