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B. 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
C. 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
D.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A. 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 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 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 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面对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适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俾斯麦政府的做法客观上
A. 体现“鞭子加糖果”的两手政策
B. 阻断了德国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
C. 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
D. 巩固了德国容克地主阶级的统治
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
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
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
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
A. “一边倒”战略保障了中国安全
B. 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C. 美苏“冷战”中同时伴有“热战”
D. 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
1990年绘制在柏林墙残留墙体上的一幅涂鸦作品(MOSCOW、CHINA、EVERYHERE、BERLIN: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这反映了
A. 作者对世界秩序重构的想法 B. 两极格局与冷战正式宣告结束
C.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D. 柏林围墙成为阻碍民主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