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得名于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午年1894年。但近代有许多学者认为这一历史事件应该称之为“甲午日本侵华战争”。这主要是基于
A. 学者的主观认识
B. 新的史料的发现
C. 对战争性质的定位
D. 国家关系的变化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 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 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 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D. 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期该地区
年代 | 城镇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万人) |
1620 | 300 | 1700 |
1850 | 720 | 2880 |
A. 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 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 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 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宋太祖“首定商税则例”,建立了上自三司,下至州县的征收体系,“自后累朝守为家法”;宋人更是将侵夺盐、茶商人利益的行为与违背祖宗家法相比拟,称“非独妨害客人兴贩,显是有违祖宗成法”。这些政策和认识
A. 遏制了官僚集团的腐败
B. 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
C. 导致了经济思想趋于保守
D. 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