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许孚远在《疏通海禁疏》中指出:“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内二万则取足于商税,若奉禁无征,军需缺乏,势必重敛于民,民穷财尽,势难取给。”这表明
A. 明朝商税收人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
B. 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C. 明朝军费开支巨大造成财政入不敷出
D. 国家征收商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明清时期,新兴的中小市镇大多突破了传统“王制(国家城市建设中的宫殿、住宅及街道的制度性规定)”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无计划的无序性建设状态。这主要是由于
A.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 国家不重视市镇的管理
C. 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D. 城镇建设技术极度落后
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嘉庆帝更是把和坤贪污所得收人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
A. 维护君主利益
B. 清除政敌势力
C. 保持官场稳定
D. 提高行政效率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表明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明代大学士徐阶说:“阶惟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咸仰给于东南。漕运者,盖国之大计也。自海运罢,而舟之转漕,独兹一线之渠,其通与塞,又国之所谓大利大害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分离存在矛盾
C. 明朝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D. 保障漕运是明朝维护统治的根本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