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向来认同“叶落归根”和“认祖归宗”。这种情结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禅让制
D. 王位世袭制
“夏、商、周、汉封建(封建在这里的含义是‘封邦建国’)而延(长久),秦(朝)郡邑而促(短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
A. 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
B. 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
C. 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
D. 没有指出秦的暴政
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
A. 功臣封国 B. 姬姓封国
C. 商族后裔的封国 D. 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
把夏朝作为我们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主要依据是
A. 夏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B.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C. 最早出现了文字
D. 实行重要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后汉书·礼仪制》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贵束帛以赐文官。”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职业文官。如春秋时的管仲、百里奚,战国时各诸侯国国王所重用的大批能言善辫之士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日趋成熟。特别是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科举制度,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臻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如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扶桑日本。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摘自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宰相是中国古代辅政首脑的统称,它上承皇帝制度下启官僚制度,是古代行政体制的枢纽。宰相及宰相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
材料二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
| 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及数目(后者用括号表示) |
西汉 | 咸阳(4)、沛县(7) |
唐朝 | 长安(28)、咸阳(7)、西安(10)(今浙江衢州)、秦安(12)、陇西(6)、闻喜(8)、苏州(6)、安平(7)、洛阳(12)、荥阳(6) |
两宋 | 开封(7)、杞县(3)、安次(3)、寿县(4)、衙县(3) |
明 | 晋江(6)、余姚(3)、湖州(3) |
注:材料一、二表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以上两则材料均据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整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