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子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责族群体,强大的责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析中英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特点: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原因:农耕经济下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战国时期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需要维护小农家庭的利益;汉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文化和宗法观念倡导仁爱思想和家庭和睦等。 (2)特点: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 影响:中国古代诸子均分土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 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点:主要由材料一得出答案。由材料一中的“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特点有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习俗相结合;由材料一中提供的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可以得出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原因:这一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之所以形成上述特点,从其发展过程来看,材料涉及到的战国和汉朝两个重要阶段。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需要维护小农家庭的利益;汉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之所以古代多采用诸子均分和长子双倍的传统,还涉及到了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和传统文化,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农耕经济下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儒家文化和宗法观念倡导仁爱思想和家庭和睦;等。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点:需要结合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特点是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可知,中英两国的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是与两国的国情决定的,再根据所学分析影响的方法,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既要看到其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中国:根据所学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中国古代诸子均分土地的做法对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对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有巨大积极影响的;由材料一中的“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可以看出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也不利于近代化生产方式的形成。英国:根据材料二中的“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可以看出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查看答案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他为陈胜、吴广作“世家”……为古代、当代的著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国家的面貌。《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据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等整理

材料二希罗多德说:“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公元前五世纪时,他写成著名的《历史》(亦称《希波战争史》)。在他看来,希波战争实际上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波斯的独裁政治之间的战争:雅典之所以击败波斯帝国,主要就是因为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则是一个专制国家。他以纯粹人性化的术语阐释了这场战争和它的影响,他坚决反对任何天神干涉人类事务的想法。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

——据(美)贝内特。希尔等《西方社会史》等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在史学观方面的共同点。

(2)《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能否据此判断历史学等同于文学艺术?为什么?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史学家“多数人是自然论者,他们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的主张,但坚决以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法则运转而不加以干涉。……他们能接受上帝和基督教教义。同时,又能拒绝接受某些带有超自然特色的东西”(《全球通史》)。这段论述表明启蒙运动时期

A. 自然科学和哲学在英国兴起

B. 英国历史学家的研究没有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C. 英国历史学家并不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D. “理性”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查看答案

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的启蒙思想家是

A. 卢梭

B. 康德

C. 孟德斯鸠

D. 伏尔泰

 

查看答案

马下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只需依靠个人的信仰,而不需要外在的善功及服从教会的权威。其主张实质上

A. 否定了教会的存在价值

B. 否定了《圣经》的存在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