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

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 扩大了国家疆域

 

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它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故B正确。嫡长子继承制,属于宗法制,材料未涉及,故A排除。分封制不等于中央集权制,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扩大了国家疆域,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重大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勒斯(公元前6 2 4 年一约公元前54 7 年)推測“万物皆源于水”。

普罗桊格拉(公元前4 8 1 年一约公元前4 1 1 年)的名言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公元前4 6 9 年一公元前3 9 9 年)的名言就是“ 认识你自己”。

( 1 )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什么变化?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上述事件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和卢梭“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4)概括材料四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及其共同精神。

 

查看答案

宋代是一个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绘画艺术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图是南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局部)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四 :若说近代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认识有何不同?分别概括其理由。

 

查看答案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迭经演变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四  我在他们所反对的方面看到的是对全部文化遗产更彻底、更全面的抨击。陈独秀倡导“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种种抨击不仅指向传统的儒家社会,而且指向整个传统。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四,指出“他们”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 谈谈你的认识。

(4)在全球化的今天,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

 

查看答案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

A. 中体西用

B. 变法图强

C. 民主共和

D. 民主与科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