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第二次”结合的是
A.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B. “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
C. “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 《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D. 《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某文告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该文告推动了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做演讲时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是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革命的事情是万不得已才用,不可频频伤国民的元气。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
A. 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在欧美国家比较严重
B. 民生主义着眼于社会改良和国民共享文明福祉
C. 民生主义带有防止出现伤害国民元气的社会革命的愿望
D. 孙中山力争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