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信,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了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残局的人,一定是有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与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1)异: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进行了区分;而梁启超则把二者合而为一。 同: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背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时代变迁;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儒学陷入僵化。 (2)转变:由支持暴力革命建立共和国变为主张渐进式改良实现立宪。 原因:对美国的社会发展感觉失望;中国国情复杂,民众素质低下,革命会带来内乱与专制;与时俱进,对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异:由材料一中的“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和“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可得出: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进行了区分;而梁启超则把二者合而为一。 同:根据上述材料和二者的背景可以得出,顾炎武和梁启超的主张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背景:顾炎武生活的时代是明末清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朝代更迭和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的表现思考即可,具体来说就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时代变迁;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儒学陷入僵化。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转变:由材料二中的“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和“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等信息可以得出,梁启超的主张由支持暴力革命建立共和国变为主张渐进式改良实现立宪。 原因:从材料二中的“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残局的人,一定是有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原因是:对美国的社会发展感觉失望;中国国情复杂,民众素质低下,革命会带来内乱与专制;与时俱进,对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

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权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民本与民主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前夜,中国思想界虽有过明清之际黄宗羲、龚自珍等思想家的民主启蒙,但专制的大旗一直难以撼动。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兴起,近代仁人志士们开始在中国掀起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民主启蒙”。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推崇到洪仁轩的“以收民心公议”……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阶级,各自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政见和施政方案,但无一例外地共同参与了这场对民主的追求与向往。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思潮从酝酿到发展,从发展到转型的变迁历程。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民主思想的逻辑中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体现,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林则徐到广东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开始购买外国船炮,同时派人翻译外国刊物;可他怕清议派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改革。这说明

A. 士大夫阶层缺乏独立精神

B. 清政府加强了思想控制

C. 西方侵略抑制了社会变革

D. 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查看答案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