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

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

D.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B 【解析】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所以唐朝统治者面临如何挽救统治的问题。由材料“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说明科举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排除A;科举制没有挽救唐王朝的灭亡,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应试的身份,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是指(    )

A.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B.决策程序规范化

C.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查看答案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

B.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 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 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查看答案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 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查看答案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