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时期 概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时期

概况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

1883年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后合并为《帝国保险法》

1911年颁布《职员保险法》

1927年颁布《职业介绍发和失业保险法》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

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适应法》

1957年起修改和补充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法案,并颁布《农民老年援助法》、《劳动促进法》等。

1975年汇总为《社会法典》,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1985年起不断改革和调整。如:1988年颁布《健康改革法》、1989年颁布《1992年养老金改革法》、1994年增加《社会护理保险法》……

 

——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

德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备以及高效率是世界公认的。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当前面临着挑战,正处于围绕着新的养老金法和税法而展开的斗争之中;社会救济和失业保险方面的削减业已实行,围绕医疗保险下一步结构改革的争论方兴未艾。税收在减少,失业率却创出了新的记录。企业界抱怨工资附加成本高,而工会则动员起来反对损害雇员既得利益的企图。一场普遍的分配斗争打响了,这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事。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对增长进行分配,而是在停滞甚至缩减的公共预算的范围内对紧缩进行分配。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当前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你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认识?

 

(1)特点:政府立法——如《工人医疗保险法》等法律;社会保障制度层次清晰、日趋完善——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德国政府不断制定并修改相关法律文件;覆盖面广——覆盖了工人、农民、老人等群体,并涉及养老、事故、失业、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 (2)挑战:失业率增加、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等,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财政负担加重;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解析】(1)从材料中给出的表格可以看出,其中包含大量法律,可以得出政府立法——如《工人医疗保险法》等法律的结论;从材料的时间线来看,可以得出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层次清晰、日趋完善——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德国政府不断制定并修改相关法律文件。从涉及到的内容来看,德国社保覆盖面广——覆盖了工人、农民、老人等群体,并涉及养老、事故、失业、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 (2)从“税收在减少,失业率却创出了新的记录”可以得出失业率增加、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等;从“企业界抱怨工资附加成本高,而工会则动员起来反对损害雇员既得利益的企图。”得出财政负担加重;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认识:结合材料内容来分析,从改革的角度入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西学东渐”给了近代先进分子接触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机遇。由生存危机所引发的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思考,是近代先进分子能够超越传统政治思想,实用地接受西方宪政思想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近代先进分子以自己理解和体悟的西方宪政思想和体制为借鉴,并结合自己传统文化中有利于融合西方宪政思想的资源,为建立超越传统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世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老主题,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永不放弃的价值追求。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实用性地接受了西方的宪政体制,却无法使之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贯通,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的宪政之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公元578 年)“石 脂水燃之极明„„,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酒泉赖以获济”。《梦溪笔谈》称 “郦、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颇似淳 漆,然(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 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8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8

(1)根据材料一、概括石油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 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两次能源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托克斯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准确的是美国

A. 三权分立原则    B. 中央集权原则    C. 联邦制原则    D. 民主原则

 

查看答案

哥白尼写道:“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材料表明两位天文学者观点的共同作用是

A. 宇宙只能用跟数学语言进行判断    B. 圣经成为教会攻击科学的武器

C. 科学与神学思想二者势如水火    D. 对宇宙的研究不能由教会独断

 

查看答案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对材料新阶段最准确的理解是

A. 世界市场促使工场手工业的产生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交往

C.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D. 市场需求刺激了生产力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