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后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逐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上述材料反映出
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一致
B. 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 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D. 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对此理解错误的是:(注:这里的“中世纪”喻指“中国的封建社会”)
A. “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 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 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 “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
A.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 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认识正确的是
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