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结合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在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主张是得不到各诸侯国认同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孟子作为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为儒学的思想精髓、政治主张等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必须实施“仁政”,不能有“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的结果。在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可知他的主张是不能实现的。 (2)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相关知识点。作为材料问答题,首先厘清这则材料的含义“……,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再结合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及影响回答,主要是从天人感应和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注意题文中的关键信息“……,爱民必先于节用”,所以朱熹理学提倡“薄敛节俭”。因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符合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成分,所以在南宋时期朱熹理学就成为了官方哲学,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4)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儒学批判思潮知识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提取题文的关键信息“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组织答案。关于第二小问,主要是从明清批判思潮的影响说起。另外,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在封建社会算的上是“异端”,所以要了解他的关于封建专制的批判精神。 (5)本题考查的是对儒家思想的多方面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和儒家思想发展的时代性回答,儒家思想能够不断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发展,使儒学始终成为主导思想。任何能为时代所接受的思想主张,都是因为它与时代的吻合性,所以儒学更是体现了它的发展性和与时俱进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康有为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 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 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

D. “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提倡维新变法

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 宣传科学救国

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查看答案

晚晴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曾说: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判断郭嵩焘批判的派别及理由是(    )

A.顽固派,抵制学习西方

B.洋务派,治国方略上坚持中体西用

C.维新派,坚持与西方商战

D.革命派,要求武力推翻清政府

 

查看答案

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曾国藩

D. 李鸿章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C.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