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新政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的一封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新政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的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材料二  罗斯福在演讲中曾说: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

--摘自《大国崛起美国请

(1)材料一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指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罗斯福政府是怎样“为壮者提供工作……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的?

(3)材料二中,为使阴影不再“笼罩每个家庭”,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一中所说的“合理的实验”其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含义: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 背景: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各种矛盾不断激化. (2)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济”;组建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吸收大量男青年从事市政工程. (3)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 (4)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 【解析】(1)第一小问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根据材料中的罗斯福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含义是指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第二小问中的背景,结合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可知,背景是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各种矛盾不断激化。 (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政府举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济”, “为壮者提供工作……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 (3)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福利、改善劳资关系、提高工人待遇等方面分析,得出答案。 (4)设问中的“合理的实验”,即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其影响可以分别从对美国和对资本主义世界来分析,对美国可以从经济、政治和经济模式来分析,对资本主义世界则从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至大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人的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三人的主张在当时都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C. 三人的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D. 孟子、黄宗羲的主张具有民主政治色彩

 

查看答案

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这一思想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旨。

B.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它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并成为主流。

C.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自传入中国后,改造了儒家文化并为中国人广泛接受。

D.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查看答案

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在宋代儒学家看来,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

A. 善和德

B. 仁和礼

C. 理和气

D. 知和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