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A、B、C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 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 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 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查看答案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①唐朝科举制度以门第出身为选材标准

②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

③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④唐朝科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查看答案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