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奴隶制国家,还是封建制国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奴隶制国家,还是封建制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伯伦知理和波伦哈克的国家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一一摘编自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特点:家国同构;乡村自治;强化父权、皇权专制;重视伦理教化。原因:小农经济;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清政府统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可以得出家国同构;乡村自治的特点;从“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得出强化父权、皇权专制的特点;从“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可以得出重视伦理教化的特点。 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及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宗法观念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 (2)从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甲午战后“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可以得出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从材料中的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主张,可以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再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方风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物,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有24个甲骨文(残,全文应为28字),记载了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神与对应的四位风神。这篇甲骨文约出自公元前1200年,是典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00-1189年)豳组卜辞。四个方向的风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他们是殷朝人发明的独立标准四季体系,是确定日历与闰月的重要依据。这表示在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了。

在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的名称。而这八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这标志着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在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与现今通行的名称致。24节气是相间的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的总称。太初历首次确定以中气所在决定月的名称,如雨水所在月为一月,春分所在月为二月……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等等。而无中气的月无名称,只能称为前一个月的闰月,这一原则称无中气置闰。它合理地调整了年和月的关系,使季节与月份大体稳定,从太初历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

从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开始计算,它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达到的位置。

而现代的“二十四节气”则是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

2016年11月30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节气”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因素。

(3)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程,说明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

 

查看答案

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官员约翰在国会作证时曾说过,“中东地区的恐怖组织和个人早已学会使用互联网这一高效、低廉、易于隐藏的新兴工具进行与恐怖主义有关的活动,其中包括筹集资金、招募恐怖分子及技术人员。”这一情况反映出

A.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存在着利与弊

B. 恐怖组织的恐怖活动都与现代科技有关

C. 现代科学技术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新根源

D. 美国中央情报局高度重视反对恐怖主义

 

查看答案

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C.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D. 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60年德国漫画家所绘的《戴高乐的欧洲之路》。作者意在说明

A. 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联合基础

B. 法国主导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C. 法国借欧洲联合提高大国地位

D. 法国催生了欧洲新联盟的建立

 

查看答案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结合苏联实际探索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种现代化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

A. 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B. 建立集体农庄促进农业生产增长

C. 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D. 以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国民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