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

王阳明《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表明王阳明

A. 不再认同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

B. 强调以实践去促进良知的发展

C. 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的开展

D. 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

 

B 【解析】由材料“若只好静遇事便乱”可知王阳明反对的是单凭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但并非完全否定内心自省,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意在突出实践的作用,故B项正确,C项错误;王阳明虽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但未否定其他认知途径,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风俗画的流行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理学的影响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查看答案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 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查看答案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 清静无为

B. 仁政治国

C. 唯法为治

D. “非攻”“兼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