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A. 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 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 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A. 儒家“民本思想”常有传统 B. 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
C. 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 D. 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商鞅认为“一教则下听上”,强调“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因此对民众必须加强“法治”教育。这主要反映了商鞅
A. 力图建立并维护专制局面
B. 主张统治者要有民本意识
C. 重视教育和法治的统一性.
D. 竭力提高民众的法治观念
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
A. 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 开始打破“学在官府”
D. 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什么态度?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该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