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依据是董仲舒
A.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B. 认为君主施暴会受到惩罚
C. 主张民贵君轻
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 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 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 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
C. 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
D. 儒家试图约束皇权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C.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C. 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
D.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