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下列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
B. 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C. 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
D. 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
A. 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 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 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 B.门第出身 C. 才学品德 D. 皇亲国戚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 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A. 立法权
B. 财政权
C. 军事权
D. 监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