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才选拔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

人才选拔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选拔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设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节选自百度百科《科举制度•进士》

材料二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8日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通过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决策,使其后整个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对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没有当年恢复高考,也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发展成就,因为任何时候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是最关键的因素。

﹣﹣摘自戴家干《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的任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科举制以前的原有选官制度是什么?与原有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那些进步性。

(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现代高考制度在人才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上都有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影响。

 

(1)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②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④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科举制影响:①选拔了优秀人才;②增强了中国在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力;③为西方现代文官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④影响了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 高考影响:①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②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当代的高考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具有许多进步作用,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甚至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当代高考制度的积极影响包括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等。 (1)实行科举制以前的原有选官制度,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得出是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进步性,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并联系教材所学科举制的进步作用来回答。 (2)科举制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高考制度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使其后整个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对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来分析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查看答案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查看答案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中书门下    B. 通判    C. 枢密院    D. 三司使

 

查看答案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

A. 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