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 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上书请求减少内外官棒,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后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吏部
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他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
A. 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
B. 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
C. 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
D.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的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 秦朝实行郡县制
B.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 北宋以文臣任知州
D. 元朝实行行省制
宋代的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司都有财权。这表明( )
A. 行政机构分散、权责交叉有利于中央集权
B.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旧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反映的是( )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