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
A. 消灭人的欲望
B. 维护社会稳定
C. 满足物质需求
D. 调节社会纷争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 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B. 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C. 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D. 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
A. 罗马法是为了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 罗马刑法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 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 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
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权利”概念首先形成于罗马法。学者们认为,罗马法中的“Jus”虽然具有‘多重含义,包括法律、正义、义务等,但它仍然是现代权利概念的真正起点或直接来源,是个人权利概念第一个正式的表述形式。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罗马法强调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B. 罗马法注重对于个人正当权利的保护
C. 罗马法中的“权利”一词古今内涵一致
D. 罗马法关于“权利”的定义影响深远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民主的失败”,从源头上看这种“失败”是全方位的,它是主体失败、程序失败和结果失败的综合体。下面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直接民主不如间接民主
B.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失败”,主要指民主范围有限
C.“陶片放逐法”有力地驳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失败”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多数人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