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下面两图密切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 ) A...

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下面两图密切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  )

A. 分封制 行省制    B. 内阁制 分封制    C. 分封制 郡县制    D. 察举制 行省制

 

C 【解析】根据材料图①中“晋”“鲁”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分封制,根据图②中的“秦”“郡”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秦朝的郡县制,故C项正确。图①②的信息没有体现行省制、内阁制、察举制等制度的存在,故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的重要性。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1、2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历史含义。三幅图示显示我国古代秦朝以来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在当时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3)图3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

(4)从图1到图3,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本质特征?

(5)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的“软件”又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变化特征。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沉沦到复兴的历史转折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938年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平民被打死。

——《拉贝日记》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中国的哪个地方?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再举出一例日军侵华的暴行。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

材料三1941年后,中国陆续派出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下图为中国入缅远征军所获战利品——日军关防大印印案。

(2)据材料二、三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

材料四

(3)结合史实,为上图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材料五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布了一项结束战争的诏书,9月2日,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八年抗战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徐中约《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