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从本质上看
A. 统治者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有为”成分有利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法家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统治者推崇,是因为(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当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儒、墨、道、法究竟谁是谁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社会现实 B.人与社会的和谐
C.人的生命 D.人与自然的和谐
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是
A. 孔子地位低下 B. 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C. 受其它学派打击 D. 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