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将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将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自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 霾是灾难的象征

B. 君权神授

C. 天人感应

D. 自然规律

 

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C正确。霾是灾难的象征,没有突出皇帝三省其身的内容,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君权神授,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自然规律的遵循问题,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 克己复礼

B. 兴办教育

C. 道德教化

D. 礼法并用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从根本上讲是(    )

A. 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 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 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右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1750—1803年为353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把世界各相融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明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作答)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发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2002年6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史实说明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2)材料二中中美之间“巨大的分歧”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重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