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洋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二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观应批判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

(2)材料二代表哪一阶级的什么观点?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二,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1)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 (3)主张:进行维新变法。 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中郑观应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讨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究其根本他认为是中国自身制度的问题,也就是洋务运动所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从“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与“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以看出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3)从“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的是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的是君主立宪,维新变法。它的进步性在于对原有制度的改变,不再维护原有的封建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查看答案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可见蔡元培

A强调学术自由

B.提倡学贯中西

C.注重学习借鉴

D.重视自然科学

 

查看答案

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查看答案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 张旭    B. 王羲之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查看答案

条件一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 “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