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总的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总的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源是什么?

(2)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3)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表现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1)因素: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根源: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2)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作为经济合作前提,向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试图在民主化和人权旗帜下,以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使这些国家内部发生演变。 (3)表现: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原因:苏东剧变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

A. 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B. 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C.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

D. 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

 

查看答案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是指

A. 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查看答案

《新全球史》记载:美国试图在亚洲各地建立反共产主义的堡垒。援助前敌人日本进行重建,在韩国和台湾培植亲美势力。……中苏之间的伙伴关系成熟,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绝对权威,以此来换得苏联在军事装备和经济上的援助。这段材料说明

A. 美苏两国当时处于敌对状态

B. 中苏之间通过妥协实现国家利益互换

C. 美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在亚洲

D. 外交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国家利益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全国工商联某届代表大会的座谈会上曾说道:“有人认为可以采取中间立场,站在美苏之间,做个桥梁。我们认为,站在中间的办法并不好……大工厂我们还不会设计,例如化学、钢铁、坦克、汽车、飞机等工厂,谁替我们设计的呢……如果站在美苏之间,看起来很好,独立了,其实是不会独立的。”这一讲话旨在强调

A. 中美建交的可能性

B. 独立自主的必要性

C. 三大改造的迫切性

D. “一边倒”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