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五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3)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4)材料四、五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下图是元代倪瓒的作品,对此他曾解嘲道:“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这说明倪瓒
A. 思想具有辩证法特点
B. 这一作品属文人写意画
C. 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
D. 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唐 | 宋 | 明 | 清 |
河南 | 15 | 16 | 2 | 1 |
江苏 | 7 | 8 | 17 | 49 |
表格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期该地区
年代 | 城镇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万人) |
1620 | 300 | 1700 |
1850 | 720 | 2880 |
A. 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 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 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 人口增速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