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先秦农时观念高度发达,源于

A. 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

B. 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C. 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

D.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

 

C 【解析】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无法体现“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农时的叙述”,无法体现“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排除D;先秦时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注重农时、按时耕种对农业经营非常重要,故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以看出,比起殷商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

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B. 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

C. 依据血缘来分享权力

D. 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

 

查看答案

西周宗法制规定,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即所谓“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其主要目的是

A. 实现宗族内部平等

B. 防止宗族溃散解体

C. 建立产品公有制度

D. 消除贫富悬殊现象

 

查看答案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着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

材料三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列举“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二,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

(3)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五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3)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4)材料四、五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