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 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

C. 法分贵贱,因人而异    D. 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

 

B 【解析】《大清律例》以法律形式维护封建社会儒家伦理道德,最终导致对个人平等权利的忽视,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至上,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针对“贵贱”所做的不同规定,而是对于“儿子”“父母”的不同角色作出特殊规定,排除C项;“同罪异罚”是题目材料的内容,不是实质问题,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 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查看答案

唐初,御史崔仁师审青州谋反的囚犯,他下令脱去犯人刑具,给予饮食、沐浴,只处罚了带头作恶的人,其余免罪释放,此事得到皇帝赞赏,时评“杀人断脚,也都有礼可循”。该案例体现了当时刑罚

A. 重礼轻罚    B. 严惩谋逆    C. 以礼入法    D. 仁爱宽恕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 法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儒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查看答案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针对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家提出

A. “利出于地”、“名出于战”    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 “非攻”、“尚贤”、“尚同”    D. “兼相爱、交相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