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 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 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 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材料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年一1900年)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整个欧洲 | 23.2 | 28.1 | 34.2 | 53.2 | 61.3 | 62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法国 | 4.0 | 4.2 | 5.2 | 7.9 | 7.8 | 6.8 |
德意志诸邦/德国 | 2.9 | 3.5 | 3.5 | 4.9 | 8.5 | 13.2 |
美国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日本 | 3.8 | 3.5 | 2.8 | 2.6 | 2.4 | 2.4 |
中国 | 32.5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印度 | 24.5 | 19.7 | 17.6 | 8.6 | 2.8 | 1.7 |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关于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特点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察(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瘫、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
——摘编自李踪《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说明其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政府于广州等地先后设置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等事务。成立之初,由于其没有统一的法令,贪官污吏得以任情挟私,一般商人则往往莫知适从。1080年,宋神宗开始推行《市舶法》,在船舶出海与回航的检视、国内外海商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如对进口货物执行“禁榷”政策,即某些舶货由政府专买专卖,不许民间交易,“禁榷”物主要是统治者生活所需的奢侈品和民间畅消利厚的香药等。同时,对出口商品实行统制,大部分时期禁止武器、粮食等出口。当然,市舶司对合法经营的海商权益也有一定的保护之责。《市舶法》制订之后又不断加以补充修改。
——摘编自李金明、廖大珂《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外扩张加剧,远洋商业利益成为政府追逐的目标。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不经英国政府允许,任何外国商船所载的任何货物或商品,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及其所属的领土。所有进口至英国领土的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舶运输……。此后,新的《航海条例》陆续出台,不过,其内容已经从对荷兰一国的敌对过渡到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因此引起了殖民地民众的抗议。19世纪以来,《航海条例》逐渐阻碍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1854年,《航海条例》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李明倩《英国航海法的历史变迁》
(l)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概括宋代《市舶法》与英国《航海条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航海条例》的历史影响
“西方”“东洋”这些名称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名称的演变
时期 | 名称 | 主要范围 |
汉朝 | 西域 | 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
东汉 | 西域 | 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 |
唐朝 | 西域 | 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 |
五代 | 西洋 | 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 |
明代 | 西洋 | 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
西方 | 欧洲国家 | |
晚晴 | 西方、西洋 | 专指欧洲国家 |
材料二“东洋”名称来源宋代,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但近代以后,“东洋”词义却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历史学家重新诠释了“东洋史”,“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洋易主”的原因。
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A. 每个公民都享有福利权
B. 对社会福利实行统一管理
C. 福利要求体现均一性原则
D. 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