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实践民主共和
D. 反对专制统治
刘大白在民国七年的一首诗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其创作背景是
A.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B. 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李大钊等宣传社会主义
D. 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 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 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 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D.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A.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 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 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
A. 托古改制
B. 中体西用
C. 人文主义
D. 民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