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民主共和——君主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民主共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魏源等知识分子从“公天下”角度盛赞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70年代以后到戊戌变法时期,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赏君主立宪制度;20世纪初,经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和与改良派的激烈论战,民主共和又逐渐取代君主立宪成为广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追求目标。

——整理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关于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论题:国人对西方政治的认识不断深入。 阐述:鸦片战争后,魏源等早期知识分子开始冲破保守思想的束缚,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技术,而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去理解西方政治,停留于表面,更无具体的实践。到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压力和西方政治学说的传入,使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从而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但又不主张推翻清政府。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鉴于清政府的腐朽,批判立宪派保皇的主张,将政治体制变革与反满革命相结合,主张以民主共和来实现民族复兴。 总之,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探索救亡之路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西方文明的本质,并将其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的逐步深入。 【解析】本题列举了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三个阶段,从民主共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过程,要求学生提炼一个关于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述。首先,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提炼出论题:国人对西方政治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再结合近代中国史的史实加以论述,即鸦片战争后的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主张学习民主共和制度,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历经了从学技术到学制度的变化,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到20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涌现出风格各异的文学艺术流派。阅读材料:

材料一 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他本人被誉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材料二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材料三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1)材料一中的三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列举一个代表作品。

(3)材料三的对白出自哪一部戏剧作品?属于哪一流派?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查看答案

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以济疾苦。”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洪仁玕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二指出“物质改革”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对待东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的原因及其实践。

(4)材料四表明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阶段性特征。

 

查看答案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 一位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 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

C.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8日的高考

D. 大学扩大招生规模

 

查看答案

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

1949

1953

1957

1962

33.1%

14.9%

9%

6.8%

 

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 “左”倾错误的泛滥

C. 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 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查看答案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改革开放后提出

C. 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 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