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维新变法时期
C. 义和团运动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
A. 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 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C. 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 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 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 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 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 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之“体”,始终存在着监察、谏议和封驳制度,并通过“微服私访”、“采诗观风”、公开巡视,设置“谏鼓谤木”等机制进行民间政治信息的收集,这些制度和机制( )
A.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B.避免了专制主义的危害和弊端
C.杜绝了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D.有利于官僚机构的廉洁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