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
A. 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针对皇帝制度,二人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①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③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④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
A. 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
B. 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
C. 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D. 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
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他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
A. 励志入世救民
B. 批判重利轻义
C. 固守儒学传统
D. 倡行经世致用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 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强
C.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指出:“但学风之提倡于上者,民之受之,犹在被动地位,不如濂洛关闽诸儒之自行集徒讲学,转足以正人心而维风化也,故宋末忠义之气,实胚胎于讲学诸儒。”据此判断,张亮采认为
A. 宋代儒学教育注重提升个人的素养
B. 私人讲学之风在宋代最盛行
C. 理学最初形成于宋代的私人讲学中
D. 民间讲学更易塑造忠义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