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的表现是 A. “诸不在六艺之科,...

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的表现是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D 【解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反映的是董仲舒警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是对儒家“仁政”思想的继承,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反映的是独尊儒术而非天人感应,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君权神授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是仁政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 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 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查看答案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刑、德并用

C. 小国寡民

D. 无为而治

 

查看答案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B. 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 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 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政治不感兴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材料四:在古代,中国人的许多发明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①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和民众教育”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科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五:马克思说:“预兆欧洲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源于古代中国”。它们分别是,②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③导致美洲被发现,因而使全世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而④替欧洲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最强大的推动力。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两者观点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据材料四、五的信息,概括指出①②③④所指发明成果是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