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 《诗经》
B. 《离骚》
C. 《窦娥冤》
D. 《儒林外史》
康德的道德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个人当作享有天赋人权的个体对待,而不是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把这一道德定律与孔子的道德观相比较,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与孔子的道德观有相似之处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C.两者所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D.“人非工具”是对康德道德观的概括
在1792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激烈争议时,雅各宾派代表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这表明马拉推崇
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B.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C. 卢梭的人民主权
D. 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
B. 人文主义复兴和发展
C. 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
D. 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作为新旧两个时代的中间环节、中间阶段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新旧时代都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B.两者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
C.两者都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
D.两者都为反对封建神学体系作出了贡献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