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诗经》中的“颂”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 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 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 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此话应出自
A. 朱熹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明朝后期,正直清廉的思想家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下列主张属于他的是
A.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