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续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故!”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重要意义。

 

(1)品德:具备个人美德;怀抱经世济民情怀。 (2)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主张: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3)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应服务于天下;建立“天下之法”。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后世的反专制(或民主革命与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面的品质: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孔子生在春秋末期,一个政治动乱、礼乐破坏的时代;第二小问他的政治抱负就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指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是指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即儒学本身神秘化。 (3)本题主要考查的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等可以看出明清进步思想的内容为反对君主专制和主张经世致用;第二小问这种思想出现的背景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A.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B.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 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B. 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

C. 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

D. 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 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 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 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 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查看答案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A. 中国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 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 文明的交融和吸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 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