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指哪本著作

A. 《资政新篇》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南京条约》

D. 《天朝田亩制度》

 

A 【解析】《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方向。根据材料中的“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等信息可知,此著作是《资政新篇》。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梅森提出制订保障公民权利的《权利法案》的动议,最后以10票反对、0票赞同的悬殊比例被否决。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

A. 民主力量比较薄弱

B. 首要任务是建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C. 民众缺乏民主意识

D. 各州政府反对人民拥有权利

 

查看答案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A. 扩大了国王权力

B. 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C. 破坏光荣革命的果实

D. 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查看答案

早期罗马法规定,债务人不能按期还债,债权人有权将其拘禁、变卖为奴或处死。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帝国修订法律,规定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这一变化

A. 旨在维护有产者的利益

B. 体现了人文意识的增强

C. 践行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D. 确定了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查看答案

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这一现象说明

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

C. 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

D. 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