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以控制民生经济命脉和“利出一孔”的政策设计等实现利益整合,以体制化的科举选官和基层宗法治理实现组织整合、以“家国同构”“尊君”和“民本”相统一的儒家政治伦理实现文化整合,以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法律实现薄弱的法制整合,以一以贯之的强力与暴力实现阶段性的强制整合。这些整合
A. 维持了农业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与秩序
B. 实理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完全控制
C. 促使了中国社会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D. 推动了各地文化交流与语音文字统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所谓“王道”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对“王道”理解正确的是
A. 孟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B. 孟子主张“为政以德”
C. 孟子的仁政理想最终指向“王道”
D. 以武力、刑法、权势统治天下
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历来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其与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关系,二者所表现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
——《启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文化启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文化的扩延。从消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可谓是“先天不足”;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又可谓是“后天失调”。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材料三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以锲而不舍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构建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方面的一致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21世纪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 宋元 | 明清 | “文革”时期 | 改革开放以后 |
|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
一一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的宋元和明清两个相邻的时期,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力演变曲线图,从变化中看出
A.近现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在西方一直保持最大的影响
B.70年代以后,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80年代以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再次占据统治地位
D.经济理论的影响力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理论自身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