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者依靠直观感受和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种种猜测,近代以来的科学依靠实验来检测和发展科学理论,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推动
B. 新教伦理初步形成
C. 资本主义兴起
D. 人文主义开始出现
梭伦改革开启了这样一种观念:“基于同意的统治取代了基于强制的统治,矗立于尖端之上的金字塔,又被安放于它的地基。”梭伦改革
A. 建立了公民大会
B. 实行陶片放逐法
C. 维护了贵族利益
D. 废除债务奴隶制
会馆自永乐年间出现于京师之后,逐渐衍生出包括官绅试子会馆、工商性会馆以及移民会馆在内的多种形式,在整合流动性人口方面发挥了官府一直想有所为而无能为之的功能。明清时期的会馆
A. 适应了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式经营盛行的需要
B. 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取代私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C. 是政府利用公权力禁止民间自我管理的体现
D. 体现官本位社会官方力量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传统中国以控制民生经济命脉和“利出一孔”的政策设计等实现利益整合,以体制化的科举选官和基层宗法治理实现组织整合、以“家国同构”“尊君”和“民本”相统一的儒家政治伦理实现文化整合,以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法律实现薄弱的法制整合,以一以贯之的强力与暴力实现阶段性的强制整合。这些整合
A. 维持了农业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与秩序
B. 实理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完全控制
C. 促使了中国社会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D. 推动了各地文化交流与语音文字统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所谓“王道”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对“王道”理解正确的是
A. 孟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B. 孟子主张“为政以德”
C. 孟子的仁政理想最终指向“王道”
D. 以武力、刑法、权势统治天下
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历来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其与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关系,二者所表现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
——《启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文化启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文化的扩延。从消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可谓是“先天不足”;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又可谓是“后天失调”。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材料三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以锲而不舍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构建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方面的一致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21世纪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