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
A.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A. 儒道思想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 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 宗法家族的特色
B. 以儒入法的特色
C. 同态复仇的特色
D. 严刑峻法的特色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孔子曾说:“为国以礼”。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A. 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 凸显宗族、亲族关系
C. 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表明
A. 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B. 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醇熟
C. 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精神
D. 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